杨宾(1817— 1898),原名杨荣宾,字锡兴,号雁渚,龙港张家堡人。十五岁开始学画,拜南雁方家坑村画师方倬为师。杨宾心灵手敏,极有作画天赋,跟随方倬只学了半年,就掌握丹青技法,尽得师传。
方倬是一代画师,为人心胸豁达,对弟子杨宾几乎倾囊相授。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一则故事。方倬为一户人家作画,他派杨宾去索取画资。杨宾讨得画资,却在回家的路上不慎遗失。回到方家,神情沮丧。方倬问他怎么回事,杨宾只得如实相告。方倬听了后,并无责骂,只是淡淡地说:“钱乃身外之物,丢了就丢了呗。”杨宾终生感激方倬的恩情,晚年还时常提起此事。
州绘画领域,自己的时代已经谢幕,杨宾的时代真正来临了。故缪文澜写道:(吴第)“生居横阳之江南,见雁渚画眼出涕。但恐此子蔽我名,不能独高其跬趾。名手风流无歇绝,雁渚知名次山死。”
杨宾从师父吴第那里习得项维仁的画法笔意,遂精绘画。所作山水花卉、竹石小品,浓施淡染,独具韵味。求者填门,声震一时。“从此绝艺著瓯东,姓字常挂名流齿。往往好山好水人,来求先生墨妙矣。豪邸权门争笔迹,屏障无之若生耻。”
在缪文澜眼中,项维仁、吴第、杨宾三人各有千秋,可谓“三绝”:项氏“厚而醇”,吴氏“逸而仙”,杨氏“秀绝伦”。但是在画法排行错落布置方面,杨宾比项维仁和吴第还略胜一筹。
杨宾作品传世已不多,其中《孤屿览胜图》目前被温州收藏家林晓克以高价拍得。这幅赠给宾谷大人的画代表了杨宾创作水平。这位宾谷大人何许人,目前尚未考证出来,画中题跋却有十四人之多。有的是温州本地文士,也有的在温州为官的名宦,都是清一色的名流雅士。他们是周景酆、钟观豫、陈寿宸、傅晋泰、厉之铭、陈寿宽、周德□、郑继侨、夏毓祺、陈际中、戴咸弼、石纶藻,马懋勋。杨宾这幅作于光绪三年(1877)的画作,题跋却延续十四年。杨宾晚年寓居张家堡老家,他与同乡文士有交往,如刘庆祥在《题杨雁渚先生蕉窗读画小照》四首,其一:“三间老屋雅人居,种得芭蕉十万株。笑学当年吴道子,披图吾亦见真吾。”其二:“辋川读罢右丞诗,夜雨潇潇独坐时。底是赏心无处觅,幽怀祗供美人知。”其三:“绿天深处夜灯红,静坐能教妙里通。画里有诗诗里画,半窗残雪一帘风。”其四:“妙意应教在笔先,卧游真箇悟真诠。等闲起向栏杆立,一段诗情鹿梦边。
据《刘绍宽日记》记载,刘绍宽时常拜谒杨宾。光绪二十三年(1897)九月,杨宾八十大寿,刘绍宽作《雁渚先生寿序》。次年七月廿二日,杨宾去世。刘绍宽、黄庆澄等人前往吊唁。其中黄庆澄挽杨雁渚云: “摩诘云游,辋水风流成古迹;元章仙去,襄阳烟雨作悲吟。”
杨宾虽然以善画而名闻一时,然而时过境迁,一介布衣的杨宾渐渐为世淡忘。近年来,随着私家收藏的古画流出,画家杨宾重新展示于世人眼前。人们惊叹于民间画家的艺术天才,技巧娴熟,笔法自然。
杨宾长子杨湘舟(即杨佩藻)继承父亲画业,可惜早逝。据《刘绍宽日记》记载:“昨晚闻福弟(即刘仲琳)言,杨君湘舟逝世,甚为惋惜。湘舟名佩藻,为画师雁渚先生宾之长子。余六岁入塾,从琴舟师,湘舟为师之从弟,实与同学。光绪庚辰入学,后仅补得增生。性质淳厚,善书能画,亦工制艺,蹭蹬以殁,年不过四十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