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人物--吴第

发布日期:2024-09-10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吴第,号次山,龙港湖前吴宅人,明太仆寺卿吴宝秀后裔。少丧父,家贫,年轻时曾到温州城随髹漆匠学艺。一日,吴第在一家裱画店内见到一幅项维仁的青山绿水图,被深深吸引,沉醉其中,徘徊不去。遂决定放弃髹漆手艺,到松台山麓项维仁家,提出要拜师学画。

项维仁(1760— 1827),字寿春,号勉轩,清中期温州著名布衣画家、诗人。晚年潜隐在松台山麓落霞潭边辟园种地课徒,自号“果园”。他与流寓温州的画家曾衍东(号七道人)为邻,切磋技艺。他画技超群,尤以一手“披麻皴”画法名闻温州。泰顺董正扬称其画多苍郁之气,为“本朝永嘉第一”

1725929279935.jpg

项维仁当时名气很大,上门学画的人很多,故收徒门槛较高。吴第自称只备三年学费,项氏 回 答 说 要 六 年。 吴第 问:“一 般 学 徒 三 年就可以出师了,为什么我要六年?”项维仁说:“前 三 年 先 读 诗 学 字,以清除匠气。”从此,吴第每日除劈柴、挑水、煎茶、磨墨外,刻苦自学,平时观看项氏作画。

三年很快过去,吴第渐渐地对画法有所感悟。有一次,他忍不住技痒,便仿项氏笔意作一幅山水,托裱画店张贴于壁间,自伏于壁后倾听来客品评。有的客人以为此画神似项氏,也有客人说此画仅得其皮毛而已。吴第觉得自己画技还不行,遂再回来,继续跟随项维仁学习,他潜心揣摩,勤学苦练。又三年,他再次创作一幅画仍在裱画店展出。这时他听到有人评论说,吴第这幅画已得项氏神髓。

后来在项维仁的资助下,吴第出游天台、雁荡等名山大川,感悟自然造化,观摩山水肌理,开拓眼界和胸襟,通过不停的摹写和创造,吴第的画技渐臻化境,已不在项维仁之下。缪文澜有诗写道:(项维仁)“晚得弟子吴次山,墨画灌顶有醐醍。山水兰竹最擅长,画法不仅与师抵。”连项维仁也常对人自称,平生有三高足,号为“三山”,即陈恭号地山,汪秀林号霁山,而以号次山的吴第为第一。

吴第继承了项维仁的笔意画法,擅长山水和兰竹画的创作,工书法,亦能诗。吴第的性格和气质与其师项维仁无异,行为处事有异于常人,因他书法接近米芾,故人称“米颠”。又因沉迷于作画,不谙生计,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其妻忧伤而死,他也不再续娶。作画得钱便饮酒,醉后彩墨淋漓,画好便送左右邻。一些邻人过意不去,遂暗中周济吴母,却被吴第呵斥。遇富贵者求画,他坚决拒绝。东村一财主贿通其叔,置酒食招饮,待他酣醉时,便出大幅素绢求诗。吴第画兴大发,将墨水泼绢上,信手涂抹,竟染出满幅乌云,然后于云缝中点染藤黄,遂成绝妙的《乌云盖月图》。其叔卷画离开后,吴第始知中计。财主得画,又怕悬挂招来晦气,遂以高价转卖与收藏家。

一日,有平阳小南塘川农民挑柴过江来湖前售卖,吴第买下他柴,过秤称斤后,吴第摸摸口袋,已囊无分文。在窘急中见篱下雄鸡觅食,就拿出随身笔墨纸砚,信笔涂了几下,竟成生动的写照,对柴夫说:“你带到塘川交给某人,就会得到柴钱。”卖柴人无奈收下,一到钱仓街就被抢购了。下次他再挑柴去换画,吴第这次不肯了,他说:“我给你柴钱,画是饿死也不再卖。”

吴第不仅妙手绘丹青,也精通篆刻。有一次,他到好友东庄董沄家中,见到一块括苍石,他要去刻印数方,在董沄眼中,吴次山笔法“苍古清遒”。并赋一首长诗记之,诗名为《吴次山为余刻名印数方赋以谢之》:“括苍山,产奇石。坚似晶,莹如璧。我得数块品未佳,摩挲勤时亦芳泽。吴子次山好才调,点缀生绡极精妙。曹衣出水吴当风,抚之一一得神肖。此外又复工铁笔,刀法章法两超逸。顷来我斋一盘桓,叹息此石未易得。归去什袭藏袖中,说欲为我加篆刻。朝来花气破春阴,清风徐徐吹我襟。流莺娇啭池塘柳,蝴蝶交飞芳树林。莺娱蝶戏我心喜,忽报石还自知己。笔法苍古兼清遒,盛以磁函置书几。异日作书通友生,可将此印印书尾。印书尾,友称善,我之名,附以显。”

灵峯仙馆 吴第画
苍南县博物馆藏

吴第孑然一身,在同时代中有密切往来只有缪文澜(龙港海城人)、董沄(龙港东庄人)等寥寥几人。吴第晚年居住于佛教居士林,约在咸丰年间,吴第走完了落魄的一生。亲人无几,知己寥落,其丧事也是由董沄帮助操办。吴第画作流失,仅零星几幅字画被鉴赏家收藏。目前,北京博物馆尚藏有他的《兰竹图》等。


(撰稿人:陈文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