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人物--董沄

发布日期:2024-07-31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董沄(1797— 1866),字睿哲,号月渔,又号澄秋,副贡生,龙港东庄人。

东庄董氏是当地望族。董沄出身于书香门第,祖辈都是儒生。曾祖董士犹,名大器,号蓉情,又号蓉林,邑增生,举乡饮,其性宽宏,有才干,享高年,气象雍和,居家以爱闻。祖父董思铎,名正准,号芝墅,例贡生。父亲董可经,字朝缙,母亲是象岗贡生方鼎(字赤铭)胞姐。

董沄自幼就读叩音书塾,该书塾是曾叔祖董士浩创办。董沄在叩音书塾接受良好的教育,参加县试、府试,考取副贡生。随后数次参加乡试,可惜都名落孙山。但他生性淡泊,隐居田间,终身以诗书为乐。

1.jpg

董沄是华文漪的得意门生。华文漪 (1774— 1825),名 涟,又 名 维 奇,号菉园,苍南蒲城人,世 代 书 香,从小颖悟。嘉庆六年(1801)考 取 拔 贡,之后无意科举,以教书育人为生,耽情 诗 文,一 生 贫困。华文漪在叩音书塾执教,是董沄的启蒙老师。华文漪曾作《叩音书屋即事》(两首),其一:“庭院乍春阴,流光易感心。青衫犹潦倒,白发已侵寻。野色通春幌,幽怀托素琴。未能抛结习,把卷更长吟。”其二:“不作王孙怨,从他芳草萋。禁寒花半敛,得露柳先低。早雾依山重,前村隔水迷。偶然凝远眺,着句有新题。”

华文漪曾一度寄居在篁庵(今萧江白云寺)。嘉庆二十三年(1818),董沄负笈来平阳篁庵求学。据华文漪所创作的诗文,当时鲍台、杨配篯、吴乃伊、陈乙、谢清扬、黄青霄、叶楚材、郑衡、华栋等一批诗友也来庵中,或求教,或结社,彼此切磋诗文,颇为热闹。在篁庵的求学生涯中,董沄得以认识和结交诸位诗友。

嘉庆二十五年(1820),董沄重来篁庵,此时人去楼空。他在《辛巳岁重到篁庵肄业有感》一诗中写道:“我昔岁戊寅,读书在此寺。届今止二载,景物忽殊异。昔年篁尚疏,今篁满隙地。昔年桂将萎,今桂转青翠。我见桂与篁,恍然念一己?一己今何如,故吾而已矣。清夜自问心,时时生愧耻。”

华文漪非常欣赏董沄诗才,尝称之“生平笃友”。而董沄对华文漪也是极为敬重,师徒两人鱼书往来,共抒有志难伸的惆怅。董沄在《寿华箓园夫子五旬初度》中写道:“忆昔身登大雅门,依依晨夕最相亲。说经久擅无双目,问字谁称入室人。道范暌违常怅怅,鱼书来往幸频频。似闻可对平津策,底事泥蟠志不伸。”董沄在诗中称与华师“最相亲”,是他的“入室弟子”。

对董沄有影响的人物中,除了华文漪,还有众多诗友,其中也有他舅舅方鼎。方鼎,字赤铭,象岗人,贡生,曾就读太学,与鲍台、吴乃伊等江南文士交好,有诗词往来。方家有大宅,院内有“馨烈轩”。董沄作《九月九夜随方赤铭舅氏泛舟时,同舟者七人》:“结伴登高后,林塘夕雨收。清光云际出,素影水中流。岸上飞鸟鹊,桡边转斗牛。披襟寒露落,汀渚迥生愁。”

董沄生活所在地东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四面旷野,水网纵横。董沄诸多诗作中,以写“夕阳”最佳,他曾创作了《夕阳》二首,其一:“白日落层峰,余光倒影红。晴烘千树橘,艳夺一林枫。江上诗情绮,村中画本工。出门凝远眺,暝色卷秋风。”其二:“夕阳秋更好,四野色悠悠。鸦背一痕抹,僧窗半晌留。寒江翻石壁,极浦识归舟。转瞬生新月,云端挂玉钩。”在董沄笔下,乡村夕阳如此美丽,落日余晖染红了江面、橘子、枫叶,分明是一幅绮丽的画卷。后来他先后又创作了八首《夕阳》之诗,诗风明丽,画面多彩,不事雕琢,读来琅琅上口,博得了诗友的赞叹,人们称呼他为“董夕阳”。

与董沄来往的诗友都是平阳名士,如鳌江黄青霄,他到东庄拜访董沄,写下了《秋日过董月渔》:“境静回廊曲,崖嵌碧水浔。松风鸣一榻,桂雨落千林。意与云霞契,诗成金石音。高谈忘日莫,雁荡约登临。”此外还有丰山陈乙(鳌江丰山人)、郑衡(鳌江人)、郭梅坪(龙港郭宕人)、杨纯约、缪文澜等同时代诗人,他们彼此赋诗唱酬,结下金石之交。

董沄除了与邑内诗人交往外,还有著名画家吴第(次山)等人。董沄虽为一介儒生,但为人坦诚耿直,画家朋友吴第去世后,家里贫穷,家人无力安葬。董沄亲自为朋友经纪丧事,他的豪侠义气在朋友中传扬。

2.jpg

董沄生前有诗集《弦佩斋吟草》行世。光绪二十二年(1896),其弟董作铨、其子董凝清编辑,由瓯城咏古斋刊刻传世。黄庆澄非常欣赏董沄之诗,受其家人所托将诗稿送到瑞安孙诒让手中,并请他写一篇序。孙诒让读了董沄的诗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序中写道:

“平阳董月渔先生,学行纯粹,为道咸间名诸生,尝受业华菉园明经之门。明经诗文皆雅洁有法,先生尽得其传,而尤喜为诗,所作婉秀温润,文质相附,不事雕琢,独造自然,与其学行雅相称也。……四灵诗派旷绝四五百年,不可复续,今读月渔先生之诗,殆亦如闻四灵之足音欤?”


(撰稿人:陈文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