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人物--张綦毋

发布日期:2024-06-04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张綦毋(1735—?),原名元器,字大可,号潜斋(又作潜哉),乾隆四十二年(1777)岁贡生。少时曾从钱塘桑调元学诗,在乃父影响下,好古博览。所作古近体诗气魄雄伟,不同俗流,乾隆时东瓯诗人无能望其项背。清同治年间(1862~1874),潘衍桐编《两浙輶轩录》,评其诗“独以气魄胜,落落自豪,同时瓯中作者,莫能与之比肩”。

张綦毋曾在杭州敷文书院学习,每次考试均列下等,便取所谓“上卷”阅读,哑然失笑道:“若是乎?”便“效所为”,依样画葫芦,再应试时,居然跃居榜首。随后,他便立即整装而归,说:“再留数月,吾文益下矣。”后遂无意仕途。

最能显示张綦毋独特诗风的是《船屯渔唱》(现仅存民国五年石印本,周喟注解),共收绝句(实为竹枝词)一百零三首。这本“诗体的地方志”是张綦毋见父亲纂修《平阳县志》匆促中时有遗佚,乃搜集故籍、遗闻、乡俗、谣谚,内容网罗了平阳的佚史、乡贤、山水、名胜、风习以至土特产等等,以生动活泼的口语、清新婉约而不流于俚俗写作,弥补了其父张南英修志的遗佚,留下了一幅幅古老的风俗画和山水画。集中历举平阳历史上关心民瘼的好官:有发动修横阳海堤的唐温州刺史路应,有维修塘埭陡门的宋平阳县令汪季良及县丞范寅孙,有断案如水的元平阳州判官宣岊。更多的是歌颂了乡贤,如南唐避乱隐居的严永、宋代白头躬耕的朱黼、刚正不阿的王自中、揭发权奸的林逢龙兄弟。张綦毋对爱国诗人林景熙更倾倒备至,为他写的诗有六首之多。《船屯渔唱》中描绘故乡的近三十首,笔触及于最偏僻的分水关、蒲门戍。他笔下清初人民在“迁界”中的苦难、和平生活中男耕女织以至渔樵的乐趣,生活情景鲜明如画,而且很有风土色彩和民俗美学价值。平阳训导卢镐称其“百首雅吟追散逸,一巾独漉过朝昏”。张綦毋为《船屯渔唱》缀以小序:“《志》创于元初,后代有增修,其佚乃时时见于他说。泛览之暇,并及谣俗所传,缀为韵语一百首。敢附采风之作,聊备榜人之歌云尔。”这本“诗体的地方志”一直脍炙人口,在平阳民间广为流传。

《船屯渔唱》的书名取义,如作者小引所说:“平阳,故横屿船屯也。”仿佛脱胎于南宋乡贤林景熙的《白石樵唱》。一渔一樵,渔樵就是归隐的意思,“二唱”各擅胜场,隐逸风流,可见张綦毋的抱负。

张綦毋一生无意仕途,晚年生活贫困,在其所作诗中屡有反映。其有诗“昔我居近市,比户万余家”,当是指平阳县城西的住宅;“移到此村来”系指江南舥艚近海靠山边的“渔庄”居所。寓情于诗酒的他,亦不珍惜自己的诗作,随作随弃,虽其弟元启每于年终录之,然所作散佚很多。近代徐世昌所编的《晚晴簃诗汇》(又名《清诗汇》)中录其古体诗《秋日杂感二首》,其一曰:“夜长不能寐,起坐天未明。众星何历历,月落参半横。凉风飒然至,摵摵堕叶声。喟然发长叹,伫立以屏营。感此时序变,慨与忧内并。念我蒲柳姿,岂任霜露更。沧海无回波,昼日易西倾。人生苦役役,白首俄已成。空怀千载上,但蕲后世名。”

在清中晚期之前,平阳诗歌著作虽存留较多,总体质量并不高。刘绍宽曾说:“吾乡道(光)咸(丰)以前,绩学能文之一,颇不如前代。盖自清沿明制,以《四书》艺取士,且数百年,兼以地处偏隅,科目不振,士人习于帖括之学,遂皓首砣砣,不能自舍,无暇再治他业。间或为诗歌文辞,皆于场屋委顿之馀,分其精力而为之,故根抵不甚深厚。海内经师鸿硕辈出,而吾乡阙如。”而张南英父子的诗作品却文采斐然,让人耳目一新。张南英次子张綦毋则更是东瓯诗坛翘楚,民国《平阳县志》评其诗:“在清代乡哲中可一二数。”

(撰稿人: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