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吴宝秀

发布日期:2024-04-08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吴宝秀(1564— 1600),字汝珍,号惺台,平阳慕贤西乡河前(今龙港湖前)人。其远祖吴通,字远贤,宋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德安令,有治声。吴宝秀于万历十年(1582)举乡试,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授官大理寺评事,后迁寺副、寺正、南康知府。

吴宝秀为官清正廉洁,“不以丝毫物情私意错其间”,他有余暇就闭门读书,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万历廿六年(1598),吴宝秀出任南康知府。南康府(府治在星子县)地瘠民穷,但吴宝秀踌躇满志,上任伊始就“收滞狱,诘奸慝”,体恤民情,改善民生,把不合理的税费一概去尽,一个月未到,就声望大孚。吴宝秀爱民如子,而南康百姓也视他为“父母官”。

吴宝秀是大明朝难得的才吏,但他性格刚硬,嫉恶如仇。这样性格一般在官场难以才伸志展。吴宝秀上任之初,湖口税监李道曾私下送礼,要与吴宝秀结交,但吴宝秀认为李道是小人,不收他送的礼,也不去答谢。知情者劝其不要得罪小人,但是吴宝秀以前贤自励,他说:“伊川不啜茶,不观画,真吾师也。丈夫死则死耳,未到古人佳处,那得辄以独吊张让自解免太守,体面尚尊,若稍自将降抑,难乎其为下。”李道见吴宝秀非但不给面子,还将他比作东汉祸乱朝纲的太监张让,从此在心中埋下了报复的种子。

万历年间,神宗皇帝为了缓解朝廷财政危机,在全国矿山以及要道设卡收税,税吏由皇帝直接派遣太监担任。税监不受地方官员节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李道虽不过是一名税监,却权力通天。李道是十足的小人,迟早会找吴宝秀出这口恶气,只是时间来得快了一点。恰好漕船完成任务后南返进入湖口,李道想要收税,便派小卒去追赶漕船。谁知船遇大风而翻沉,死了好几个税卒。李道气急败坏,就派人通报吴宝秀,诬称系漕卒所杀,要求交出漕船士卒,还扬言要抓捕那些见死不救的渔民百姓。吴宝秀知道这事很棘手,如果交出士卒和百姓,落到这些人手里,绝不会有生路。他说:“我宁可丢官,也不忍心拿民众的生命来交差。”他又一次对李道的命令置之不理。李道恼羞成怒,便向神宗皇帝参劾吴宝秀抗旨匿税,还顺便把星子知县吴一元、青山巡检程资也牵涉进去。

万历廿七年(1599)二月,神宗皇帝下诏逮捕吴宝秀进京,消息传到南康后,全郡百姓震惊不已,纷纷聚集在府堂前。而吴宝秀危坐自若,不改常度,静候锦衣卫来逮捕。吴妻陈氏恳求随夫进京,生死与共。但吴宝秀不允许,劝她带家人回平阳老家,“扫先人丘墓”。陈氏将家中余资和簪珥约合三两多银子,放入一个小布囊,给了两位小妾,并交代她们带好孩子。当夜风雨怒号,陈氏悬梁自尽。当地百姓为陈氏刚烈而恸哭。南康义民但宗皋母亲听闻后,命儿子送来一副原给自己准备的上好棺材,让陈氏顺利下葬。吴宝秀感激不尽,回赠《通志》《通考》两部典籍,和一些夫人生前用的器具,但宗皋受书还器。

锦衣卫校官将吴宝秀带走,当地官绅纷纷向校官哭诉冤情,希望善待吴知府,校官也感动得流泪。百姓老幼成群结队自发跟随吴宝秀的槛车走了四百里,直到浔阳江边。吴宝秀见状不禁感叹,遂赋诗一首:“两月匡庐作主人,愧无些德及诸君。攀号劝酒空挥泪,五老峰前锁暮云。”临别时,但宗皋率父老举杯敬酒说:“慷慨易,从容难,万世瞻仰,在此行矣。”吴宝秀喝完了最后一杯酒,握住但宗皋的手,托他为死去的夫人陈氏作小传。交代完毕后,平静上路。到了京城后,吴宝秀即被投入锦衣卫掌管的诏狱,在狱中,吴宝秀受尽百般折磨。

吴宝秀的不幸激发朝野良知之士的同情,有的是吴宝秀至交,有的是素昧平生的义民。星子县义民陈英正给母亲守墓,听闻吴宝秀的遭遇后,相约南昌儒士熊应凤、同县熊烺一起到但宗皋家中相会,想上京为吴宝秀申诉冤情。但宗皋说:“只怕舍不得死。”陈英说:“得其所死,贤于生。大难不解,誓不生还,长与父母妻子别辞。”但宗皋非常感动,就写了一道书信交给陈英,另拿出银三十两给他们做上京的路费。陈英一行徒步走到皇城外鸣冤,要求以己身替换吴宝秀服刑。朝中给事中杨应文、监察御史徐兆魁等上书劝神宗皇帝按照司法程序,将吴宝秀移交巡抚审问。巡抚夏良心、都御史温纯、右军都督定国公徐文璧等也相继上书相救。大学士赵志皋正居家养病,认为“南康守吴宝秀逮系时,其妻投缳自尽,阖郡号呼,几成变乱。事关民生向背,宗社安危”,遂以“不敢以将去之身,隐默而不言”的责任感上言神宗,请求释吴宝秀以宽民心。神宗皇帝根本听不进去,一概置之不理。

12.jpg

在众多援救吴宝秀的人之中,有一位高僧起到关键的作用。虽然他未见载于《明史》,但正是他在幕后活动,才保住了吴宝秀的性命,他就是与莲池、蕅益、憨山合称为“明末四大名僧”的紫柏大师。

紫柏,俗姓沈,名真可,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字达观,号紫柏,以号行,世称紫柏尊者。十七岁到苏州虎丘云岩寺出家,闭户读书。此后北上游京城,拜遍融、笑岩等佛学大师为师,深得真传。他曾奉诏主持京城潭柘寺,经常出入皇宫,为皇太后讲法。他虽然劝人出世,但自己却入世行走,广结京城名流,出游全国名山大川。万历廿七年(1599),他正好在庐山静修,听闻吴宝秀遭税监陷害后,激起他的侠义心肠,他说:“时事至此,其如世道何?”有心下山救助吴宝秀。

紫柏到京城后四处活动,竭力搭救素不相识的吴宝秀。紫柏大师经常感慨:“老憨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若释此三大负,当不复走王舍城矣。”他见官员上书、百姓申述都无法动摇皇帝的心意,便寻机面见皇太后,备述吴宝秀的冤情及吴妻自尽的惨状,激起太后同情心,求她出面向皇帝求情。他还求神宗的近侍、内宫司礼监掌印田义帮忙。田义是一位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太监,他答应帮忙。由于紫柏的努力,吴宝秀案出现了转机。有一天,田义汇集众人相救吴宝秀的奏疏,送到神宗的案头。神宗见状勃然大怒,把奏疏推到地上。但田义面不改色,依然缓缓地把奏疏收拾起来,递给神宗说:“大臣们在门外跪候多时了,得不到答复,绝不退出。”神宗无奈,只好看了一遍奏疏,觉得确实有冤情。

后来,皇太后亲自出面为吴宝秀求情。神宗是有名的孝子,便下令将吴宝秀移交刑部审问。

紫柏打通关系,下狱见到吴宝秀,悄悄地传授他《七佛偈》中《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恶如幻起亦灭。”并告诉他说:“如果你能坚持下去,诵念十万遍,你就可以出狱了!”吴宝秀相信真可,后来念到八万遍时,果然出狱。原来万历廿七年(1599)九月,恰逢白昼出现太白星,众臣借天象有变,再奏请释放吴宝秀。神宗极为迷信,他深怕得罪上天,只好“诏刑部所开囚犯……吴宝秀、吴一元、程资褫职”。

吴宝秀脱罪后,立即在一把扇子的面上写了一首诗,托人带给远方牵挂他的好友但宗皋报平安,诗中尽管对皇帝充满感恩戴德之情,但略显吞吐,或许夹杂着几分无奈。吴宝秀被削职为民,性命保住了,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朝士咸称贺”。吴宝秀回归故里,终于可以与家人团聚。他常念及紫柏大师,“每念师辄涕下”。紫柏的结局并不完美,他在救吴宝秀的使命完成后,也因此得罪了阉党权贵。后来他被诬造作“妖书”(谎传神宗改立太子)而被捕下狱,遭受拷讯,死于狱中。

吴宝秀经受此番折磨,加上一贫如洗,身体更加虚弱,万历二十八年(1600)六月病故于平阳县城。南康士民感激吴宝秀之恩德,特建祠庙以祭祀吴宝秀及夫人陈氏。直至天启年间,吴宝秀才获平反,追赠“太仆少卿”。

吴宝秀有三子,长子凤起、次子凤威、三子凤仪。吴凤起,字汉翔,以父荫授刑部照磨,历顺天府通判,迁刑部主事,有遗著《世笃忠贞集》,都宪易应昌作序。

吴凤起兄弟三人生前曾将父亲吴宝秀事状,及师友赠挽的诗文汇集成书,名《忠烈遗踪》。清代康熙年间,后裔吴文焕重新印刷出版。


(撰稿人:陈文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