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郑瓛

发布日期:2024-03-11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郑瓛(1471— 1529),字信卿,别号思斋,平阳金舟乡山堂(今龙港舥艚山堂)人。在古代,这里有著名的“山堂八景”,分别为紫芝畹、白莲峰、玉带水、苍雪林、洗马桥、伏虎岩、栖云谷、皆山楼。

郑瓛祖上于明朝初年入卫籍,因军功任南京骁骑右卫,于是举家迁居南京。郑瓛幼年聪明,深受其师器重,精通《尚书》。他参加科举考试,中弘治乙卯科(1495)举人,随后考中弘治己未科(1499)进士,授官新喻县令。他在任上,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平反冤狱,百姓安居乐业,视其为“父母官”,时人称誉。

郑瓛重视修孔庙,兴办学校,使当地文化蔚然成风,深受上司赏识而升刑部主事。但他上疏请求归家,以方便奉养母亲,朝廷改迁为南京刑部郎中。在任上,他政绩卓著,深受上级大司寇弋公赏识,官升广东高州知府。不久郑瓛又以廉洁有为,能力出众,调任江西南昌知府。

当时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气焰熏灼,图谋造反。他在朝中缔结权贵,在地方拉拢官员,收买了不少官员和豪杰。宁王也想拉拢郑瓛为其所用,但郑瓛赤胆忠心、不为所动。宁王由此心生忌恨,欲置郑瓛于死地。后来宁王以不法之词诬告郑瓛,夺其官,逮捕他入狱。郑瓛在狱中受尽百般折磨,但他是一块“硬骨头”,决不屈服。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宁王于南昌举兵造反,号称集兵十万。他将郑瓛戴上镣铐囚于一只船内,声称要杀他祭天。郑瓛假称“风感”不适,后来终于找到机会逃出囚船,登岸后连杀七个贼兵,得于摆脱控制。

郑瓛直接投奔讨伐宁王的都御史王守仁军队。王守仁是状元王华之子,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世称“阳明先生”。郑瓛将宁王的兵力虚实以及部署情况告诉王守仁,取得信任。郑瓛是武官之后,通晓兵机。因此王守仁让他参与军事决策,郑瓛献了许多奇策被王守仁采纳。在王守仁军队的打击下,宁王叛军节节败退。王守仁攻入宁王的领地南昌,他派郑瓛攻打宁王的最后据点——王宫。

郑瓛搜捕宁王的余党,安抚百姓,在平叛中功勋卓著,表现出色,但在论功行赏时,御史杨材弹劾他曾“甘心囚执,偷生辱国”。上级没有明察,竟然削除郑瓛的卫籍,不予录用。郑瓛多次上疏称冤,但上司置之不理。无奈之下,郑瓛先后从吏部到兵部进行对质,自我辩白。后来在嘉靖皇帝的过问下,郑瓛终于澄清冤情。

嘉靖元年(1522)五月,诏复郑瓛旧职,仍任南昌知府。嘉靖二年(1523)正月初四,他的妻子陈氏去世,归葬于南京江宁县新亭乡,郑瓛亲自为爱妻撰墓志铭。不久擢升山东都转运使,恰好遇母亲八十大寿,郑瓛是孝子,准备回乡贺寿,谁知未等到他回家,母亲就去世了,郑瓛为此非常悲痛。

11.jpg

嘉靖八年(1529),郑瓛升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就在 他 春 风 得 意,“放 舟 南还”时,可惜还没到任,就染病而亡,享年五十九岁,归葬于江宁县新亭乡。郑

瓛有两子:郑守矩,嘉靖壬子(1552)举 人,任 职 湖 广邵阳县令;郑守益,嘉靖乙卯(1555)举人,授官广西桂林同知。郑瓛入卫籍,故拥有双重籍贯,在《两浙名贤录》中称其为平阳人,他的家乡舥艚山堂有进士牌坊,是为郑瓛而立。            

(撰稿人:陈文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