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陈汭

发布日期:2024-01-04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陈汭,字汝常,自号默斋处士,平阳慕贤西乡上蒲里(今龙港双河)人。永乐间岁贡,知英德县,擢监察御史,以太仆寺丞终。

陈汭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陈昇,字子让,虽然一介布衣,但敦厚好学,受业于林栖泽之门,孝顺有仁义。陈汭自幼学文,家学渊源,考取岁贡后出仕,任广东英德知县,能干有为,清廉自律。洪熙元年(1425)七月,擢升监察御史,在京师任职。明朝监察御史是言官,隶属于都察院,正七品,共十三道。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权力很大。

陈 汭 在 任 内 履 职 尽 责。宣德二年(1427),巡按交趾监察御史陈汭奏,丘温卫治在谅山府城内,其地为交趾(越南)要路,而仓粮仅供给本卫官军。陈汭建议,以两广附近的仓粮有多者,运赴谅山,以供给大军,庶不误事。皇帝听从之,命行在户部遣官督运。

广东都指挥使花英受宁川千户馈遗白金一百三十两,后来事发,朝廷命巡按御史陈汭介入调查。陈汭认真负责,据实上奏,依法定罪。广东海南卫指挥黄瑀帅兵剿黎寇,初逗留不进,养寇纵恶。后出兵剿寇,又怕死,不敢督战,结果官兵大败。巡按御史陈汭调查事实后,上奏严惩。

陈汭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百姓。他与何文渊共事,经常一起谈论交流,两人交情匪浅。何文渊官授监察御史。有一次,陈汭与何文渊交流为官之道。陈汭认为,作为一名官员,“论操守则本于诚信,起居则甘于淡泊,临民则主于和易,刑狱则主于宽恤”。

一次陈汭与何文渊谈及温州之事,他说:“温州之民困于乡豪,困于戍卒,困于贪暴征求,久矣。焉得公守护吾郡,去其所害,以利吾民之生乎?”陈汭虽然在京师任职,但对家乡百姓的生活情况了如指掌。他指出,温州百姓要忍受三重盘剥:一是土豪劣绅的剥削,二是驻军士兵的剥削,还有三是官府的横征暴敛,贪得无厌。在这三座大山之下,温州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陈汭说,温州百姓生活困苦,已经很久了。如果有朝一日,何文渊到温州去当知府,希望他能兴利除弊,改善民生。

巧的是,宣德五年(1430),何文渊真的被任命为温州知府,他想起陈汭的话,履践承诺,在温州任上政绩斐然。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如组织民夫疏浚瑞安渠,使当地二千余顷粮田受益。他施政宽严相济,对治下老百姓和蔼可亲、对贪官污吏则怒目相向。他培养人才不遗余力,明朝温州唯一的文状元周旋,还有乐清章纶、南昱、陈钝,平阳陈玑,鹿城梁宏等先后考中进士,都出自他的门下。

在何文渊任职温州期间,陈汭曾回乡探亲。何文渊来平阳与故友相聚,一起游览故乡名胜南雁荡山,并留下诗篇。陈汭写下了《陪刘侍郎、何太守游南雁荡》一诗:“绣衣皂盖共停骖,踏碎溪云上蔚蓝。好鸟提壶人未醉,青山识面我应惭。尘襟已散清风谷,诗屐远登新月岩。何日宦情消尽了,林间拂石与僧谈。”

陈汭考绩优良,升任太仆寺丞,督理马政。巡按御史孙毓参他在蔚州卫收受指挥江懋金子。陈汭多次上诉至督察院,称自己被诬告,朝廷不予受理,陈汭最终被削职为民。

纵观陈汭的一生,身为言官,勤政廉洁,尽心尽责。虽然最终被罢官,但他心系家乡,心忧民生,非常难能可贵。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陈汭是下涝人(龙港下涝),而据《陈处士墓志铭》记载,陈汭是平阳县上莆里人(龙港双河)。在古时,下涝的地域较大,今之龙港下涝、陈良、双桂里等地均属古下涝。


(撰稿人:陈文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