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物--杨 休

发布日期:2023-05-16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杨休,字山立,号南渚,平阳慕贤西乡杨楼(今龙港新陡门)人。登宝祐元年(1253)右科进士,咸淳四年(1268)担任南丰县令。

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南丰县东庄八耆结成一个名叫“关社”的组织,他们时聚时散,神出鬼没,不时组织暴动,官兵束手无策。咸淳四年(1268),南丰人罗动天、詹花五等人加入“关社”。他们带领会众冲进了当地富户谌家大宅,开仓分粮;还割走谌家田中稻谷,抄没其家产。八月八日,罗动天等人乘官府不备,率众攻进县城,焚县衙,杀官吏、宗室,官绅纷纷外逃。周边的南城、宜黄、宁都等县一些人也纷纷效仿,震动了整个江西。

朝廷物色治理南丰的英才,朝中官员推荐武进士出身的英州真阳(今广东英德县)县令杨休,称他文武兼备,才能卓越,可以胜任。朝廷遂下檄文令杨休出岭南入江西平叛。杨休先到江西石城县任职,在他的治理下,石城“筹嘉绩茂,提防井井,中外帖安”。为了安定策源地南丰东庄,朝廷调杨休任南丰县令。杨休率部疾驰七百余里,日夜兼程到南丰。到任后他与建昌(今南城)知军王梦得联合,出安民之令,急招乡丁寨兵,训练兵士,调集军饷,建立保甲制度。杨休以铁腕治理南丰,对夜间抢劫百姓财产的暴徒,就地将他们的胳膊砍下来,堆满道路,令暴徒心惊胆颤,唯恐自己的名字被杨休知道。杨休莅任不到十天,南丰地方的乱局就得以控制。然而唯独东庄“关社”依然与官府对抗,杀害寨兵骑将,不肯归顺。杨休亲自统领兵35马,身先士卒,赶赴东庄。罗动天等头领不敌官兵而败亡,困扰官府几十年的“关社”组织终于被取缔。经历战乱的南丰县满目疮痍,杨休着手重建家园。据同治《南丰县志·名宦》记载:“(杨休)招集流离,葺理廛市,新公宇,建鼓楼,造浮桥,创得月楼。修崇学校,考课有规;团结民丁,阅武有亭。至于坛社、稷祠、城隍、军山,百废俱兴……”不到四年,南丰县重现生机,百姓安居乐业。对杨休的功绩,士民交口称赞,官员纷纷表奏杨休之功。

时任抚州知州的黄震在《黄氏日钞·咸淳九年荐州县官状》中写道: “南丰,顽民尝残毁之邑也,杨休抚定其乱,再造此邑,四年之久,一方慑服。”南丰名士刘壎对杨休更是称赞不绝,他在《水云村稿·南丰郡志县官题名序》一文中将杨休与绍定间的名宦杨应廉相并列,称“两杨有兴弊起废之长”。

刘壎还在《水云村稿·与永嘉叶教授书》一文中写道:“往景定咸淳间,东浙之英有宰吾邑者,相知厚,凡二人:……其一平阳杨山立也,别也逾三十年,不见闻,思之如思陈,而亦无由问讯,今年乃知与执事同里也,联姻也。”这里叶教授是平阳叶东叔,曾任江西教授,刘壎给他写信,还不忘问询分别三十年的杨休,可见两人相知之厚。

遭战乱洗劫的南丰谌家主人谌祐更是感念杨休的平乱之功,他亲撰《杨令君平寇碑》一文,并在其下注:“杨公名休,字山立。”杨休虽是武举出身,然诗文俱佳,著有《南渚集》,可惜失传。孙诒让在《温州经籍志》中收录书名。南丰县内有一座名楼曰建江楼,系北宋初年刘元载所建,曾致尧(曾巩的祖父)题诗云:“刘八江楼雅,诗家不易言。春风花对岸,夜月水当轩。”杨休在这座名楼旁建亭,名为“花岸水轩”,是取自曾致尧的诗句,从所取亭名中可窥杨休的才情。任满后,朝廷下旨让杨休再任南丰县令,后来官终閤门舍人。

据传杨休任南丰县令期间患病,累月不愈,后于梦中有白须老人授予清凉之方,杨休醒来依言而服,病果痊愈。晚年杨休致仕回故里,成为龙港市杨家宅杨氏始迁祖,为感念白须老人活命之恩,在宗祠前建庙,为梦中老人塑像,奉为地主,子孙祭祀,土地庙至今尚存。杨休去世后,安葬于龙港郭宕太阴宫西首的土岗上,至今人称“杨孝坟”。

(撰稿人:陈文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