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缪均

发布日期:2023-12-25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缪均,字秉中,平阳慕贤东乡半河(今龙港泮河)人。洪武十七年(1384)中举,次年,考中乙丑科进士,授工部主事。

缪均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亲缪珊(字仲琳)和叔父缪琏(字仲卣)就学于元末大儒史伯璿(平阳钱仓人),深得儒学精要,精通诗文。缪氏兄弟也参加过元朝科举考试,但都落榜。

元朝末年,抗元势力遍布全国,朝廷局势危如累卵。温州郡城被方国珍的侄儿方明善占据,而忠于元朝的周嗣德兄弟统辖着平阳,战火纷飞,世道大乱。缪氏兄弟虽先后被荐举至京师,但不被朝廷重用,便绝意功名,回乡过着归隐的生活。平阳县令程士南邀缪琏任平阳训导。后来缪珊回乡,平阳县丞彭尚贤亦延聘他为平阳训导。缪氏兄弟对教育工作却是“欣然俯就”,愿意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

缪氏兄弟淡泊功名,独研儒术,其诗歌成就较高。后来缪均将父亲和叔叔两人创作的诗歌合编为一册,名为《埙篪集》。埙、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故常以“埙篪”喻兄弟亲密和睦。元末寓居平阳的文士、金华人苏伯衡曾给《埙篪集》作序,他写道:“余观平阳,在元之世,兄弟并以文鸣,则有若郑氏;居今之世,兄弟并以诗鸣,则有若缪氏。”此处的郑氏兄弟即苍南县龙沙湖井人郑东、郑采,寓居常熟,以文章而著名,兄弟同出《联璧集》。“言之精者为文,而诗又文之精者”,故苏伯衡认为,以文章闻名的郑氏兄弟“固难能矣”,而以诗歌闻名的缪氏“岂不愈难能哉”?

对缪氏兄弟的诗歌,苏伯衡给出如下评价:“丽藻交映,逸韵迭发,铿锵炳焕,震耀遐迩,固足以使人歆羡。”

缪均自幼秉承家学,嗜酒工诗,博览群书。他生平孝友,敬重长辈。缪琏曾赞誉缪均说:“此我家千里驹也。”洪武十七年(1384)重开科举,缪均考中举人;十八年(1385),登乙丑科进士第,初授工部主事。该榜共录取四百七十二名进士。

在《缪氏宗谱》中至今还保留着一份缪均的封诰,全文如下:“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致治之本,系乎良佐;宣化之机,贵乎得人。苟非其人,国法何由?而亲民欲何由而一?今特命缪均为刑部主事,以科甲擢用,德性严直,声誉所布,于朕称闻,俾皇风振于纲纪,教化理于兴隆,汝往钦哉,毋替敕命。大明洪武十九年岁次丙寅十月十三日午时。”

缪均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能臣,他直言敢谏,有古大臣之风。明初,朱元璋大肆诛杀大臣,缪均上疏言太祖诛数功臣,株连太甚。缪均的谏言触怒了朱元璋,遂以乱政之罪将缪均处死,还满门抄斩。


缪均被杀之日,两袖清风,宦橐萧然,举朝为之痛惜,亲戚闻讣伤悲。据说,后来朱元璋深悔错杀缪均,便御赐一个金头作为弥补。缪均的遭遇让人悲叹,同乡江口进士陈讷(龙港新渡人)生前曾为缪均撰《墓志铭》,全文如下:

公讳均,姓缪,吾瓯望族也,显于唐而盛于宋,甲科仕宦,蝉联不绝,至我朝定鼎方新,而公登进士第,初授工部主事,居官廉静寡欲,直言敢谏,有古大臣之风。嗜酒工诗,博览群书。生平孝友性咸,处伯叔间尤极敬,续刻《埙篪集》,行盛至今。仲琳、仲衡二曾啧啧语人:此我家千里驹也。壮岁辞朝,人皆痛惜。社稷何赖,民人何望。卒之日,官囊尽然,亲戚闻讣,莫不叹异。宜人赵氏无出,以侄密集承嗣。是岁孟冬,奉柩附厝于祖垄之右。先日投状乞铭于予,因恭主亲,奚忍固辞?遂提笔挥泪为之铭曰:维公之德,足以配天。静养陶和,宜享遐龄。年壮先逝,奠奠重泉。洪武二十七年岁次甲戌冬月,赐进士刑部主事姻人陈讷拜撰。

缪均后人为躲避朝廷灭门,只得改姓为吕。如今龙港市泮河吕姓家族即为缪均后裔。

(撰稿人:陈文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