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王宗远

发布日期:2023-11-20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王宗远( ?— 1382),名珪,号肃庵,平阳慕贤东乡象岗(今龙港象岗)人。少年时与弟弟王宗彦(名瑛)、宗祥(名璲)从徐兴祖学,精通《易》《诗》《春秋》。洪武十一年(1378),王宗远被荐举,任光禄寺丞,他以“居其位,思死其事,食其禄,不避其难”一语自勉。

王宗远后升任吏部稽勋员外郎,素以“知人”而闻名,他曾荐举四名处士任为郎中,又荐江南崔正为杭州知府,襄阳王敏为御史,延安陈宗代为太常,为朝廷选取一批德才兼备的官员。后迁大理寺丞,平反江西疑狱二十起,释放无辜罪犯二百余名,前后上过十三道奏疏,未尝妄杀过一人。他常说:“民可近不可下。民近者王,民下者亡。”

明太祖朱元璋见王宗远忠诚可靠,又擢升他为左佥都御史。在任上,王宗远条列二十条禁约,都被朝廷嘉纳。当时北平屯田的军民闹事,明太祖晋升王宗远为副都御史,派他前往北平处理。王宗远听取意见,深入调查,妥善地处理这起棘手的事件,平息军民之乱。他上疏朝廷,请求豁免北平当地军民所拖欠而无法清偿的租税,救活了数万人。他还在当地推广屯田法,劝募大批劳动力开垦荒田。三年之中,竟然开出田地四十余万亩。

在完成使命回京都时,燕王朱棣写诗送行,作诗《赐都御史王宗远南还》曰:“三年政绩万家安,指点金陵是故山。骢马嚼衔行路去,苍生怀德带号攀。神龙一别支离见,鹏鸟孤鶱来下难。幸有遗碑在公府,时时赢得姓名看。”朱棣还向王宗远请教如何治理北方,以及让北方长治久安的策略。

后来,王宗远和布政使廉洁等十八人联名上呈奏疏,因涉及藩王之事,朱元璋怀疑他们结党营私,便将他们全部革职。王宗远被流放至驯象卫(今云南)。礼部尚书高信上疏,说王宗远一向忠直纯厚,不宜如此重罚,应从宽发落,以开言路。朱元璋这才下令召还。

王宗远在归途中得病,洪武十五年(1382),逝于九江。死后追赠都御史,萧山魏骥为其撰墓志铭。遗作有《肃庵集》。

在《南斋稿》卷八中,有魏骥为王宗远而撰写的《王都御史像赞(名珪)》:“发身贤科,历宦圣明,考其勋烈之著乎中外,则知其才识之浩乎老成。有守有为,不骄不矜;慎终慎始,全节全名。噫!宜其恤典是膺,锡祭于庭而宠沐其褒旌之也”。

《东瓯诗存》与《南雁荡山志》收录王宗远遗诗两首:一首是《江陵舟中赋呈奉使黄侍郎》:“奇峰叠叠开四门,矫如万马俱横奔。或为苍龙舞,或为丹凤蹲。或似龟左顾,或似蛇当路。悬崖万丈纵画图,古木千章不经斧。晚来凝紫生秋容,玉蟾照映光华浓。扣舷高歌苏子句,争得孤鹤鸣其中。倚笔浪吟空废纸,八万四千谁举似。云在青天水在瓶,到头输与禅和子。”另一首是《清风谷》:“幽谷清风亦快哉,炎威不敢逼岩隈。愿将一种同人世,扫荡乾坤绝点埃。”

王宗远一门俊彦,人才济济。其弟王宗彦,名瑛,举授赣榆令,改溧阳,升应天府(南京)治中,所至有声,以亲老乞致仕,著《水轩集》。弟王宗祥,名王遂,授凤阳府教授,著《冷斋集》。长子王旦,通政司经历,次子王斌,太常寺典薄。


(撰稿人:陈文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