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1-19信息来源:龙港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

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市政协各专委会,各位政协委员:


      龙港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即将召开,为做好大会提案征集工作,使本次会议提案质量更高,更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树立精品意识 撰写高质量提案

   (一)围绕中心,科学选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坚定走好“全域创新、全域精美、全域共富、全域文明、全域智治”特色化新型城市发展之路,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和县域现代化两个先行实验区,加快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围绕关系龙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通过提案展现参政议政能力。可根据《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参考题目》(见附件 1)选择适当角度,自拟题目撰写提案(题目宜小,但要小中见大、反映大事)。


    (二)认真组织,深入调研。结合工作实际,突出自身和界别特点,广泛收集提案素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思考,精心准备提案,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三)内容充实,注重质量。提案需内容详实,文字严谨。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分析透彻,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既客观反映群众愿望,又要充分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提出的提案要具体,便于承办单位办理。切忌内容空泛、过于宏观、涉及办理部门过多。


注意标准要求 规范撰写提案

     (一)提案应避免出现以下不予立案的情形: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国家明令禁止的;中共党员对党内有关组织、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见的;民主党派成员反映本组织内部问题的;进入司法诉讼以及仲裁程序的;超越本市权限范围的;属于学术研讨的;为本人、他人及经济组织解决具体问题的;带有商业广告性质的;指名举报的;内容空洞、没有具体建议或者一案多事的等情况。


    (二)规范文本格式,将提案内容固定为三段式(即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意见建议),并突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一事一案,字数一般1000—2000字为宜。提交的提案以WORD格式保存,文件名和案由(题目)应相同。案由(题目)统一为关于……的提案”, 通常不超过25个字使用黑体二号字体,并居中。提案人姓名列在案由(题目)下方,一般用楷体三号字体,如某某委员(某某界别)。正文一般用仿宋三号字体。


    (三)鼓励以集体形式提案。可以界别组名义提出提案;委员联名提出的提案,发起人应当列于首位作为提案人,其他委员作为附议人。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可以本党派、团体名义提出提案,也可联合提出提案;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可以本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提案,也可联合提出提案。


    (四)以界别组名义提出的提案,须由界别组组长签名;以党派、团体、政协专委会名义提出的提案,须由该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及早准备撰写 及时提交提案

    经研究,决定从2023年1月18日起,大会提案组开始接收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提案,请提案人争取在2月3日前完成提案提交。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召开时间以市政协办公室通知为准。


    提案全部采用网上提交方式。提案人可通过电脑和手机,登录“提案在线”系统提交。提交提案时应留意各项提示,准确填写相关信息。


    1.电脑端:登录市政协门户网站(https://cppcc.zjzx.gov.cn/),点击进入“龙港市政协履职综合平台”,输入手机号码,点击【获取验证码】,输入收到的验证码并登录。登录后,依次点击“提案在线-提案提交”,输入有关信息后,点击“提案提交”图标,即可提交提案。


    2.手机端:打开浙政钉APP,点击页面下方“工作台”图标,点击左上方三角按钮,找到“龙港政协·掌上履职”,在“统建应用”里找到“提案在线”应用,依次点击“提案在线-提案提交”,输入有关信息后,点击即可提交提案。


    3.因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大会提案组工作任务多、时间紧,为提高提案审查质量,请提案人尽早提交提案。在会议召开前10天及以上提交提案且提案被立案的提案人,将予以履职加分。


附件: 1、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参考题目

          2、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提案表


政协龙港市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月18日

附件1 :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参考题目

一、经济建设方面

1.精准招引一批高大上、 链群配项目

2.坚决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

3.关于坚持“企业为上、项目为王”,重点选育头部企业

4.聚焦两城两区高能级产业平台建设,创建省级高新区

5.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基本盘

6.推进“个转企”“小升规”“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7.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8.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9.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0.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1.深化一港一线一中心高层次开放平台建设

12.加快建设舥艚商港

13.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14.打造温州南部对外开放新高地

15.打造软硬件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集聚区

16.加快培育临港先进制造、海洋新兴产业等产业集聚

17.加大金融保障实体经济发展力度

18.加快金融集聚区创建

19.深化大项目支撑

20.深入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计划

21.大力实施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

22.实行科技资源配置与研发投入实绩挂钩机制

23.加快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24.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

25.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26.推动科创人才多元化

27.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

28.建设“无人车间”“无人工厂”

29.推进我市海洋经济发展

30.加快培育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31.加快我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政治建设方面 

32.以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智治改革

33.以高效协同推动营商环境改革

34.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35.迭代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集成改革

36.以精准提低推动共同富裕改革

37.深化全域市民化改革

38.深化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

39.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40.加快打造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

41.推进法治龙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2.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港

43.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

44.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45.深化“清廉工程”建设

46.完善“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机制

47.推进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

48.深化碳达峰碳中和集成改革

49.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50.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51.推进网络文明和依法治网体系建设

三、文化建设方面

52.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53.推进四馆一院建设

54.探索公共文化空间社会化运行模式改革

55.建好用活城市书房等文化阵地

56.打造全域 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57.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58.成立龙港市文创中心

59.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

60.推进名人故居保护

61.鲸头祈福小镇建设

62.舥艚渔港风情小镇建设

63.打造文旅精品路线

64.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65.断做优融媒产品、做大传播矩阵

66.打造服务型全媒体

67.讲好党的故事和新时代新龙港的故事

68.深化全域精美”“全域文明” 创建十大行动

69.力创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

70.健全文明细胞动态长效管理机制

71.打响浙江有礼·德兴龙港·红满全城城市品牌

72.完善文物保护传承

73.培育数字文化产业

四、社会建设方面

74.加快建设全龄友好社会

75.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76.深化老年友好城市建设

77.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78.高度关注“一老一小”

79.推进平安龙港、法制龙港建设

80.推进新老城板块有效衔接

81.高起点推进龙港新城开发

82.抓好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83.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

84.完善市域交通网络

85.推进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

86.深化百项交通工程大会战

87.加快市区进出大通道建设

88.深化滨海水城建设行动

89.推进智能建造试点

90.加速路网、水网、气网、信息网等“多网”融合

91.快速提升教育水平

92.加大名师培育引进力度

93.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内涵提升

94.实施教育强市战略

95.推进 龙高崛起行动

96.加强对外合作建设品牌高中

97.有效解决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

98.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99.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100.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101.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

102.深化健康龙港建设

103.加强医疗能力建设

104.全面加强分级诊疗能力建设

105.提升我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106.创建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均衡县

107.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

108.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

109.完善支持生育养育配套政策

110.完善我市城市公共标识系统

111.推进我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

112.全面建设“15分钟公共服务圈”

113.推进小区智慧安防改造

114.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15.健全我市城乡防灾减灾体系

116.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117.迭代完善除险保安常态化工作机制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118.推进生态龙港、美丽龙港建设

119.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20.实现市域河道水质全面改善

121.健全危废全过程闭环式治理体系

122.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废水治理长效监管

123.打好生态保护攻坚战

124.构筑15 分钟生态宜居乐水圈

125.打造全省最美红树林湿地

126.要打好绿色转型攻坚战

127.实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128.深化碳达峰碳中和集成改革

129.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130.完善现代能源基础设施

131.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

132.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附件2: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提案表

电脑端扫描二维码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