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千年古券出横海

发布日期:2022-08-20信息来源:芦苇的天空

千 年 古 券 出 横 海

文/陈端容


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始置始阳县,旋改横阳县,为平阳分疆立县之始。而《朱曼妻薛买地宅券》刻石时间为咸康四年(338),晚于横阳立县56年,说明横阳虽东南僻隅之县,但晋以来已有豪门世家和显达官宦流寓于此,朱曼也成为平阳(含苍南县、龙港市)历史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人,这块买地券无疑成为平阳移民史的佐证。

一、流 寓 横 阳


神凤元年(252年)四月,东吴大帝孙权驾崩,太子孙亮继位为帝,大赦全国,改元建兴。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在率军北伐曹魏途中过世,将后事托付给年仅26岁的偏将军孙綝。朝廷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孙峻掌控了东吴最高的权力。


孙亮不满孙綝党同伐异,嗜好杀戮,由此两人矛盾激化。孙亮密谋诛杀孙綝,可惜谋事不密,被孙亮的一个妃子知晓,那个妃子是孙綝从外甥女,于是偷偷向孙綝密报此事。孙綝发动政变,废掉孙亮,立孙权六子琅邪王孙休为皇帝。


孙休即位后,下诏封孙綝为丞相大将军兼领荆州牧,一时志得意满,开始肆意妄为,骄横跋扈,甚至不把孙休放在眼里。孙休与张布和丁奉商议后决定在腊祭之日设宴来谋杀孙綝。在腊祭宴会当天,孙綝中计被捕。永安元年十二月戊辰日(公元259年1月18日),孙綝被杀。


孙休为帝,立朱据之女为皇后,朱氏家族摇身成为皇亲国戚,加官晋爵,其中朱曼,被封为太子舍人兼立节都尉。据吴承志考证,“朱曼盖孙休太子𩅦之舍人,朱夫人之戚属朱据之孙朱熊或朱损之子,朱宣之弟也。”


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去世,群臣尊孙休的朱皇后为太后。虽然孙休有儿子,但当时蜀汉刚灭亡,再加上交趾(郡治今越南北宁市)发生叛乱,东吴国内大为震惊,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以前担当乌程令的时候,与乌程侯孙皓关系很好。便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说孙皓才识明断,好学守法。于是,濮阳兴和张布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这一年,孙皓二十三岁。


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明主。但一段时间后,治国有成、志得意满的孙皓便显露出粗暴骄盈、又好酒色的本性,朝野对此感到失望。


孙皓把朱夫人的太后名位给废了,并对朱皇后为代表的戚党进行清洗,朱曼受此牵连而失官。晋太康二年(280年)之后朱曼移家晋陵丹徒,并于晋大兴(318)之后,以避王敦、苏峻之乱,而远迁或随子孙官于横阳,因而留寓荒凉的鲸头村。


从永安五年朱曼封太子舍人开始,至咸康四年夫人薛氏入葬,历经七十七年,朱曼此时已年逾九十,笃老之年。据清学者冒广生考证,“朱、薛在吴皆为巨族。薛氏当是沛郡薛综家人,金陵既降,当日或偕曼流寓兹土,或不偕曼流寓兹土,今皆无考。但以甲子推之,薛年至少亦得八十耳。”如此看来,朱曼和妻子薛氏属高龄。


薛氏去世,朱曼将妻子安葬于江南垟鲸头村石下,在墓内安置地莂,上刻字如下:“晋咸康四年二月壬子朔四日乙卯,吴故□人立节都尉、晋陵丹徒朱曼故妻薛,从天买地,从地买宅。东极甲乙,南极丙丁,西极庚辛,北极壬癸,中极戊巳。上极天,下极泉。直钱四百万,即日交毕。有志薛地,当诣天帝;有志薛宅,当诣土伯。任知者,东王公,西王母。如天帝律令。”



二、千 年 重 现 


光绪二十五年的一个暮冬(1900年),鲸头村有一富户请了几名工匠到山势平稳的山边帮忙挖地造墓。工匠们挖着挖着,竟挖出一些砖块来,一心细的工匠发现有块被铲断的砖头竟是块石碑,上面还刻着字符,但内容却没有人识得。为慎重起见,工匠就把石碑交给了东家。因为石碑是从墓地挖出的,且还刻有神秘字符,现又不小心被铲断,东家唯恐触犯了神灵,内心极其惧怕,不知该如何处置。


后来有人出了主意,江南垟的陈老爷学识渊博、处事公道,何不交给陈老爷定夺?这人所说的陈老爷即宜山(今属苍南)陈锡琛,号筱垞,曾创办“平阳学堂”(现为平阳县小)、宜山“培英书社”及“平阳江南高等小学堂”(今宜山小学),开创了平阳县办学的先河,是平阳县有名的大慈善家,大教育家,大实业家,宜山街人都尊称他为“筱垞相”。于是富户便将此碑送到宜山给陈筱垞鉴别。


陈筱垞见地莂石质,长30厘米,宽17.2厘米,厚8.5厘米。文篆书阴刻8行,满行14字,行间有直线界格。他出身名门,深谙书法,对金石颇有研究。他一看这石碑上的文字,便知此碑来历不凡,遂让富农带自己去现场查看。


陈锡琛到实地仔细勘查一番,断定此处是一方年代久远的古墓,石碑为随葬墓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于是他对富户说:“这块墓碑碑文内容一时半会还辨认不全,你拿着也没有什么用,不如卖给我,我带回去再研究。你看怎么样?”富农因造墓挖出墓碑,深怕不吉利,一听陈先生有意收购,立马答应了。于是,这块石碑就归陈家所有。

                  

陈锡琛将此碑带回府后,平日于灯下展铺碑板,逐字细究,愈研究愈深知此碑之价值。由于平日交游甚广,其中不乏对金石碑版之学有研究的同道,于是他将碑文拓片赠给恩师平阳县学训导吴承志和瑞安大儒孙诒让等人,吴承志是俞曲园得意门生,精通经学。吴承志研读后,写了一篇《书朱曼买地宅券后》,对文字进行辨读。随后又写了一篇《再书朱曼买地宅券后》,对朱曼的职官、籍贯进行考证,从而大致还原出朱曼的生平。此后在温州为官的学者冒广生也对地莂进行研究,写了《朱曼妻薛氏地券跋尾》,对朱曼妻薛氏进行考证。经过这些学者的研究,这块东晋时期朱曼妻薛氏的买地券,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通过对文字的释读,还原了上一节所述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此拓本为姜东舒旧藏并题签,上有沙孟海、方介堪、陆维钊、姜东舒、韩登安、胡士莹、朱孔阳、刘慎旃等十一家题跋,遍布满纸,蔚为壮观。

三、镇 馆 之 宝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陈筱垞收藏的朱曼妻地莂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上门求睹宝物风采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人辗转多方前来以求拓片相赠,陈筱垞不堪其扰,便借口说此物为墓中出土之物,挖墓之人怕得罪亡灵,又重新将它埋回原地去了。


其实,陈筱垞将此碑埋入自家地底,秘不示人。陈筱垞去世前,只将藏碑的具体位置告诉其子陈公翰(曾任浙江省第三届省议会议员)。陈公翰出身书香门第,喜好金石,写得一手好魏碑,其书法名扬江南,与杨悌、汤国琛等齐名,当代书法家陈步宣先生曾拜他为师。现存墨迹有寿序、对联、匾额等,谢云旧居内现存有陈公翰的书法作品。鲸头凤仙道观内尚存的一块石碑《梅雨楼记》也为陈公翰所书。


时间转到1930年,陈筱垞的孙子陈德辉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当时温州书法家方介堪在上海美专任教,他得知陈德辉是陈筱垞的孙子,遂问他家中可还存有此碑拓片,能否赠他一张。由于是自己的老师有所求,故陈德辉二话没说,回到宜山即让祖父拓片相赠。方介堪见该拓片是新的,他心知此碑肯定还藏在陈家。


1953年,方介堪任温州地区文管副主任时曾在萧耘春先生陪同下,到宜山多方打探、寻觅此碑下落。但由于知道埋藏此碑位置的陈公翰已故去,方介堪与萧耘春等人虽经一番搜寻,却没有寻到,方介堪先生无功而返。


直到1956年,陈德辉再次受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梅冷生先生之托,寻觅此碑。经过多番查找,终于在宜山老宅书斋的地板下找到原石。寻获后,陈德辉遂亲自将宝物带到温州无偿捐赠给文管会收藏。


据陈德辉1958年的手稿记载,他还写了一首诗《题东晋朱曼妻薛买地宅券拓本》:


千年古券出横海,

石鿍山中旧隐藏。

笔力应追天发识,

篆文犹记晋咸康。

孙吴鼎足空陈迹,

东晋河山亦海桑。

赖是承平好时节,

浙南独峙此灵光。


他意犹未尽,又写一段释文:“朱曼妻薛买地宅券于一九零零年在平阳县江南乡鲸头村石鿍下山(今云岩公社鲸山大队)出土,向为余家所藏,一九五六年十月,余承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梅冷生先生之托,寻觅此石碑。寻获后赠给文管会收藏,嗣向该会取得拓本数纸用题俚句,以作纪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该券原石被温州博物馆收藏后,常被作为温州重要文物展览。1995年5月16日,该地券经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定为一级文物。成为温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陈端容  撰稿)

参考文献:

 1、吴承志:《晋吴故舍人立节都尉朱曼妻薛买地宅券考证》见《逊斋文集》卷七

 2、高启新:《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发现始末》,载《收藏家》(2016-02-10)

 3、陈德辉《昔非诗稿》(未刊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