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陈讷、陈汭、陈汭祥三人关系考

发布日期:2022-07-31信息来源:转载自芦苇的天空

陈讷、陈汭、陈汭祥三人关系考

近日,笔者受龙港市政协文史委所托,撰写龙港市名人陈讷和陈汭两人的小传。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在不少文章中,将陈讷、陈汭、陈汭祥三人混淆,莫衷一是,故有必要予以澄清,兹述如下:

一、陈讷和陈汭是同时代的两个人

        根据《温州府志》(万历),《平阳县志》(乾隆、民国),邵铜《乡贡进士题名碑(1467年)》,多洛肯《明代浙江进士研究》(2004)、陈文新《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2009)等志书和史料的内容,对陈讷生平综述如下:


        陈讷,字尹言,居江口新渡(今属龙港市),生卒不详。洪武二十年(1387)丁卯解元(乡魁);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二甲第九名进士,官刑部主事。这一榜的考试官是金华人苏伯衡,曾于元末明初寓居平阳,有《平仲集》传世。状元是任亨泰,温州地区与陈讷同榜进士的有瑞安籍卓敬(榜眼)、郭真。


        陈讷的事迹不多,仅明郑思恭《东昆仰止录》一书有载。陈讷年少时聪敏过人,有神童之誉。及长,其才华横溢,思路敏捷,文思泉源,滚滚不休,有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之才。陈讷在一次与同僚聚会中,突发疾病而逝,师友痛惜。陈讷并无著作传世,笔者仅在龙港海城《缪氏宗谱》上找到一篇其为进士缪均(舥艚半河人)而作的《墓志铭》。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213.jpg

      《东昆仰止录》中的陈讷


  陈汭,下涝人(今龙港市),生卒不详。据民国《平阳县志》载:“陈汭,佚其字,慕贤东乡下涝人,永乐间岁贡,知英德县有声,擢监察御史。”据笔者搜查,有关陈汭的资料较为丰富。如在《明实录》中有9条,《明宣宗宝训》和《古今图书集成》中各有1条。此外,在地方志和有关史料中,为数也有不少。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257.jpg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210.jpg

        官方资料《明实录》《国朝献征录》等文献中的“陈汭”


  根据《明实录》《古今图书集成》《国朝献征录》等资料显示,陈汭无论任知县、监察御史,还是太仆寺丞,都能廉介自守、能干有为,是一员受朝廷重用的能吏。尤其在监察御史任上,其奏议多次被朝廷采纳,如他任巡按交趾监察御史时上奏:“丘温卫治在谅山府城内,其地为交阯要路,而仓粮仅给本卫官军,乞以两广附近谅山仓粮多者运赴谅山,以给大军,庶不误事。”结果被朝廷采纳。


        据《明实录》记载,陈汭因吏才出色而擢任太仆寺丞,督理马政。他在任上替数万名逋户(养马户)减免赋税。但也得罪朝中权要,巡按御史孙毓参陈汭在蔚州卫收受指挥江懋的金子。尽管陈汭多次上诉至督察院,称自己被诬告,然而朝廷不予受理。最终陈汭被“徙边为民”。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206.jpg

      民国《平阳县志》中“陈汭”


  除了《明实录》《古今图书集成》《国朝献征录》等官方文献外,有关陈汭的内容还出现在有关资料中。如雍正《浙江通志》和民国《平阳县志》中的“陈奎”条目:“陈奎,字秉文,平阳人,永乐进士,历礼部主事,工部都水郎中,尝疏解太仆陈汭马政之谴,蠲逋戸以万计。”陈汭督理马政期间,遭到朝臣弹劾,陈奎上疏为之辩解。


        明万历进士吴宝秀(今龙港市湖前人)的妻子就是陈汭的后人。据《敕封孺人陈氏行状》:“孺人姓陈氏,故监察御史汭公之裔,父洪隆,为乡善人。”


      可见,陈讷和陈汭虽然皆生活在明初,年代相差也不远,又是同乡(今都归属龙港市),但据志书和史料显示,他们是不同的两个人。陈讷在刑部主事任上早逝,而陈汭从一名贡生到英德知县,监察御史,至太仆丞,历仕三朝,仕途颇顺。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204.jpg

       吴宝秀的夫人陈氏是陈汭的后代


二、陈汭就是陈汭祥

       陈汭在监察御史任职时,与江西广昌进士何文渊(1385~1457)是同僚,经常交谈论事。陈汭有一次论及当道者的作为,说道:“论操守则本于诚信,起居则甘于淡泊,临民则主于和易,刑狱则主于宽恤。”何文渊钦佩陈汭的见解。


        还有一次,陈汭对何文渊谈道:“温州之民困于乡豪,困于戍卒,困于贪暴征求,久矣。焉得公守护吾郡,去其所害,以利吾民之生乎?”


        宣德五年(1430),何文渊果真被朝廷任命为温州知府,他想起陈汭的话,遂履践承诺,在温州任上政绩斐然。


      陈汭与何文渊是莫逆之交,托为知己,两人虽然没有共事,但依然书信往来。何文渊对陈汭的操守和能力,予以不吝赞誉。何文渊《东园遗稿》中有一篇《送陈太仆还乡祭扫序》写道:“大仆丞陈汭祥,温州平阳人,天性温厚,存心坦夷,不为虚诞怪异之行。”何文渊对陈汭吏治才能更是钦佩不已,“汭祥为县令,慈祥恺悌,善于抚字;为御史,宽厚仁恤,不徼激以为直;为大仆,大小群牧罔不欣悦。”


        温州姜准在《歧海琐谈》中,也写道何文渊和陈汭祥谈论政事,引文正是出自《东园遗稿》中的《送陈太仆还乡祭扫序》。


       对照陈汭和陈汭祥仕宦的时间、经历、任职和名字,可以确定“陈汭”就是“陈汭祥”。“陈汭”与“陈汭祥”同一人,就如“李白”与“李太白”,“胡适”与“胡适之”。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200.jpg

何文渊《东园遗稿》中记载“陈汭祥”


三、“陈讷”与“陈汭”常混淆

       笔者查阅资料文献,发现“陈讷”与“陈汭”常混淆。比如清代曾唯《东瓯诗存》收录《南雁山》一诗:“绣衣皂盖共停骖,踏碎溪云上蔚蓝。好鸟提壶人未醉,青山识面我应惭。尘襟已散清风谷,诗屐远登新月岩。何日宦情消尽了,林间拂石与僧谈。”此诗标注的作者是“陈讷”。然而清刘眉锡《南雁荡山全志》中,也有一首的《与刘御史、何太守同游雁山》,内容与《东瓯诗存》相同,但标注的作者是“陈汭”。刘眉锡《南雁荡山全志》是将明郑思恭《南雁荡志》和李象坤的《南雁荡山志稿》合辑而成,时间在嘉庆九年(1804),比《东瓯诗存》更早,且诗的标题写的是何太守,而温州知府何文渊也有《游南雁荡》一诗,知府、太守,称呼不同,其实一样,故何太守应是何文渊,而何文渊与陈汭是至交,两人同游南雁荡山,故该诗的作者当是“陈汭”无疑。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157.jpg

清刘眉锡《南雁荡山全志》中“陈汭”


         刘绍宽将此诗收录于民国《平阳县志》时,发现这首诗有“陈讷”和“陈汭”两个作者。他认为该诗的作者是“陈汭”,“讷”是“汭”的误写。因此,他在诗后做了备注:陈汭,《诗存》补遗“汭”作“讷”,误。体现了刘绍宽那一代知识分子对修志的严谨。


        曾唯《东瓯诗存》中将“陈汭”误作“陈讷”,已经刘绍宽先生纠正,可惜当代人在引用时还是混淆。比如平阳陈圣驹先生编写《南雁荡山顺溪诗词选》 选入陈汭《南雁荡》一诗,在作者注释中写道:“陈汭,字尹言,平阳下涝人(今属苍南),明永乐岁贡,英德知县升御史转太仆卿。”该诗的作者注为“陈汭”是对了,但“尹言”乃刑部主事陈讷的字,故该注释将陈讷与陈汭混为一谈。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154.jpg

       陈圣驹《南雁荡山顺溪诗词选》中陈讷与陈汭混淆


  又如,当代学人余来明先生在《元明科举与文学考论》一书给明代进士作注,其中写道“陈讷”:“郭真,浙江温州府瑞安县人,丁卯举人,二甲第八名。陈讷,字汝常,浙江温州府平阳县人,二甲第九名,历官监察御史、刑部主事。”


      进士陈讷的字是“尹言”,怎么会是“汝常”?还有陈讷官至“刑部主事”,何来“监察御史”?原来余来明先生参考资料是明代王直《陈处士墓志铭》,其中原文如下:


       监察御史陈讷汝常,既葬其父默斋处士六年矣。乃以九江太守吴致文所述事状,因中书舍人黄蒙养正请予铭其墓曰:先人以行谊闻于乡,而不及大显于时,今不幸已矣。若不得铭以著之,恐久而浸泯,敢以请于先生。予辞不获,乃按状序而铭之。处士讳升,字子让,其先颍州人,唐宰相夷行之裔。夷行后三世曰檄者,始居闽之长溪。又二世居善,复居温州平阳上莆里,故今为平阳人……


       其实王直《陈处士墓志铭》中的“陈讷”就是平阳贡生“陈汭” 。因为与吴致文(平阳人)、黄养正(瑞安人)同时期有交往,又官监察御史的平阳籍官员,唯有“陈汭”,故“讷”当是“汭”之误。可惜余来明先生不明就里,又没有深入考证,以为墓志铭中的“监察御史陈讷”与进士“陈讷”同一人,故将“汝常”和”监察御史”套于进士“陈讷”身上。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149.jpg

       余来明《元明科举与文学考论》中进士“陈讷”的官职中加入“陈汭”的监察御史

 

四、王直《陈处士墓志铭》中的“陈讷”当是“陈汭”之误

       笔者在上文论证了陈讷与陈汭系完全不同的两人,那么据王直《陈处士墓志铭》中记载“陈讷”,有无可能“陈汭”又名“陈讷”。也就是说,龙港有两个同名的陈讷?


        笔者认为,基本排除这个可能。王直《陈处士墓志铭》中的“陈讷”当是“陈汭”之误。理由如下:


        (1)文集在刊刻过程中,有些字形太像,容易混淆,容易录错,是常有之事。也许有人说,写墓志铭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王直是明代著名的官员,执掌吏部14年,又是学者。他撰写的墓志铭,怎么可能会把名字搞错?


     的确,铭文不会弄错,但“汭”与“汭”字形太像了,刊印出来的文章中就有可能出错。比如上文提到的曾唯《东瓯诗存》中,就极可能将“陈汭”误刻为“陈讷”。     


        王直有《抑庵集》十三卷、《抑庵后集》三十七卷传世,但这两部文集不是王直亲编,而是王直去世后,分别由其长子王〈禾资〉、次子王稙编定。至清代,这两部文集被选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之遗风。”


        这篇《陈处士墓志铭》是被王稙收入《抑庵后集》之中,随着文集收入《四库全书》,又经两番抄录;加上“讷”与“汭”字形又如此相似,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错。


        “讷”与“汭”刻错的证据吗?有!刘耀荃编,练铭志校补的《<明实录>广东少数民族资料摘编》 一书第28页,有一段话:“广东海南卫指挥黄瑀率兵剿黎寇,初逗遛不进,养寇终恶,及进,不亲督战,置官军败绩,巡按御史陈讷奏请罪之……”这一段文字录自《明实录》,有好几处出错,其中就将“陈汭”写作“陈讷”,所幸文后有校对说明。

       刘耀荃编,练铭志校补《(明实录)广东少数民族资料摘编》


  (2)以《陈处士墓志铭》孤篇难以证明“陈汭”又名“陈汭”。“陈讷”与“陈汭”之名见诸县志、府志、通志等地方志、《明实录》等官方史料和有关文献资料,泾渭分明,班班可考。将陈汭和陈讷混为一谈的诗文也都一一辨正。以笔者目前所见,除王直这篇《陈处士墓志铭》外,尚无其它资料能佐证“陈汭”又叫“陈讷”。因此,以王直这篇的《陈处士墓志铭》是难以得出“龙港有两个陈讷”之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王直《陈处士墓志铭》中“陈讷”,又是一个将“汭”误录为“讷”的例子。

微信图片_20220731180141.png

      《陈处士墓志铭》收录于《抑庵后集》后收录四库全书


 五、《陈处士墓志铭》的价值输入标题

        笔者撰写此文,是希望厘清陈讷、陈汭和陈汭祥三人的关系,使其不至于混淆。这篇铭文是明代学者官员王直所撰,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陈汭”的资料起有益的增补。如民国《平阳县志》记载陈汭是“下涝人”。古下涝地域较广,覆盖今龙港市下涝、陈良、湖前等地,那么具体是下涝哪里人?《陈处士墓志铭》中提及,陈汭之父是“上莆里人”。“上莆里”是一个消失的地名,它到底在哪里?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旌表李尚义石刻 在江南镇河前(今龙港市湖前)……文略云:成化纪元十有九年,户部大司徒贾公奉扬天子休,命谕天下诸有司募民出粟为备荒计,邑治之西南上莆里李廿二,输粟凡三百硕于官,例当立石,表其宅里,为斯世劝……”由此可见,“上莆里”在河前,即今龙港市湖前,故陈汭应是湖前人;又因湖前古时也属古下涝,故称陈汭也是下涝人也是正确的。


  此外,陈汭的祖源也得以澄清,陈讷的先祖是颍州人,系唐宰相陈夷行之裔。夷行后三世曰檄者,始居闽之长溪。又二世居善,复居温州平阳上莆里。可见,至少在明代,上莆里陈氏还是一支兴盛的望族。如今陈汭列入下涝陈氏宗谱,那么上莆里陈氏如何融入下涝陈氏,这就需要另外考证,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