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玉 文/摄
一门一史一艺术,龙港龙金首府南面,徐府台门在断壁残垣中暗自神伤,当年院内的喧哗已翻卷、褪色,轻薄、脆弱。虽然离乱,可徘徊于前瞻仰高高的台门,似乎也沾了些许的灵气,试着读读这本无字的天书。
台门坐北朝南,高四米五,宽八米余。黛瓦粉墙,砖砌仿木结构,三开间,八字形,气派而古朴。屋顶为双落翼悬山顶,檐口上行施人面瓦当,下行“寿”字瓦当,隐含着福寿绵长。瓦当在不为人注意的高处孤傲守护着这个院落,历经风雨的剥蚀,向人们诉说着时光深处酸甜苦辣的故事。额枋上有块灰塑,清晰可见“大夫第”匾额,上款小楷题刻“宣统己酉年”,下行小楷刻“廪贡寿庆立”。台门主人徐忠,字寿庆,号恕庄,别号介眉(1874--1938),龙港新兰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庚戌科考取岁贡第一名,顶补增广生员,旋升上舍,荣食廪饩。诰授奉政大夫,正五品虚职官。号“大夫第”也是名正义顺。
匾额两边还浮雕着一对雌雄“鳌鱼”,鳌鱼是一种神化、综合性的神兽,龙头、鱼身,作为吉祥物之用。明清时代古建筑构件会所的装饰物。鳌鱼象征文章显达,准发科名之应。由于徐公饱读诗书,善古文辞,显名邑内,也是相称。
再看门柱左右两边,青砖堆砌。左右两边上部凹槽处各设宽30厘米、高50厘米的灰塑,里面用阴刻雕琢三足龙鼎,造型独特,上部带双耳瓶,肚大口长,很像花瓶。里面插放读书人之必须品羽毛、笔、玉如意、花卉等,旁边横放着卐字符镇尺和书轴。“立羽”即“翊”字,有辅佐拥戴、为皇家所用之意。灰塑的凹槽边框上浮雕着二只蝙蝠、下三只蝙蝠,共五只。左右各兰草和花卉陪衬,蝙蝠谐音“遍地是福”。徐寿庆当时身份显赫,1910年晋京参加“选用官吏”考试中,诰授“中书科中书”(清末一种嘉奖称号),签分湖北补用知县。这喜讯,在农村绝对属于爆炸式新闻。宣统三年,正当全家沉浸在欢喜与荣耀之中,寿庆也才回归故里省亲完毕,就严装去鄂就职,没想到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意在推翻清王朝,光复民国。一时全国响应,都府也公示废职,在这关节眼上他只得认命,收拾行囊回归故里,悠游林下。此时科举已被清王朝正式废除,他已无心再朝政,只想静心“教子养亲,天伦叙乐,著书立说”之愿,建此三进庭院称为“逸民居”,以此祝福家人“五福同春,万事如意。
连着门柱的照壁,上面清晰可见一块灰塑,长约120厘米,宽约50厘米,工匠用阴刻雕琢兰草和竹子:竹子劲秀挺拔,竹叶成簇怒张;兰花秀妍柔美,兰叶俊逸多姿。正是“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显得有君子之风,兰竹气节。灰塑凹槽里也是浮雕堆着六只蝙蝠。右边照壁在前两年旧城改造中被误拆,据邻居们回忆画面是梅菊图。读书人皆爱梅兰竹菊四君子,尤其是徐公时正简居乡间,愿子孙如梅花不畏艰险,却有兰花高雅和情怀;愿做竹子中虚无我、若善容物,更像菊花有坚韧不拔的气节。
门前还耸立着两对历经风雨剥蚀的旗杆石,雄伟、凝重颇显气势。右刻着“宣统己酉年穀旦立”。清朝时,考取廪贡生后竖立旗杆夹,以光耀门楣,提高社会地位,也能激励后人积极进取。
市井之中,流淌着文脉也孕育着豪杰。
徐寿庆的幼子是我国近代著名宋史专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规(1920--2010),字仲矩。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获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史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孜孜求索,撰写了大量论著,为我国史学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大部分作品收集在《仰素集》一书中。1992年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是中国现代最重要宋史专家之一。2002年浙江大学对五位有突出贡献的教师颁发学校最高级别的“竺可桢奖”,徐规是文科中唯一享此殊荣的教授。
台门是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和建筑特色的,他是世代沿袭的,记录了家族的兴衰、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气势恢宏的台门,犹如一首首凝固的音乐,向人们传达江南的节奏韵律之美、古典色彩之美、地域文化之美,深沉婉转、荡人心怀!凡为官、经商、功成名就或家境较为殷实的,都要在造屋建宅时,以荣宗耀祖,光彩门楣而建。
时代更替,世事变迁,龙港如今大厦如春笋般崛起,在此革故鼎新之际,我们应该珍惜、保护历史文化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