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孔嘉會地名考

发布日期:2022-08-18信息来源:芦苇的天空

孔嘉會地名考

      明清方志載平陽縣慕賢東鄉有孔嘉(家)會地名,今已失傳,且不詳所在。本文結合有關人文地理信息嘗試加以考證。

一、孔嘉(家)會大體方位的分析

     弘治《溫州府志》(邑里)(1503)載:

慕賢東鄉 十都 曾亭、浦源。十图。

十一都 白沙、俞洋、南監、孔嘉會、柘園、仙居、蘆浦。十三圖。

隆慶《平陽縣志》(建置沿革)(1572)所載與之相同。而順治、康熙《平陽縣志》所載已有所不同。順治《平陽縣志》(建置沿革)(1651)載:

慕賢東鄉 十都 六圖。曾亭、浦源。(舊十圖,嘉靖四十一年減。)

  十一都 十一圖。白沙、俞洋、南監、孔家會、柘園、僊居、蘆浦。(同上年減。)

康熙《平陽縣志》(坊隅)(1694)載:

慕賢東鄉十都 浦源、下澇、象岡、白沙、章梁、方梁。

十一都 南監、仙居、柘園、孔家會、蘆浦、陳家堡、下店橋。

其中「孔嘉會」作「孔家會」;清康熙時白沙已由十一都改屬十都,并從中分出象岡、章梁、方梁。而孔嘉會一直屬十一都,十一都位置靠南,故孔家會應位於慕賢東鄉章梁以南。但具體方位仍難確定。在乾隆《平陽縣志》裏,孔家會地名已不見記載,其《輿地志·疆里》載:

慕賢東鄉十都在縣南三十里。浦源、下澇、象岡、白沙、章梁、方梁、江口、邱步。

十一都在縣南四十里。南監、仙居、柘園、蘆浦、陳家堡、下店橋。

可見孔嘉(家 )會地名早已不顯著,故要確定其具體方位難上加難。

二、孔嘉(家)會具體方位的推測和證實


     在發現直接證據之前,要確定孔(嘉)家會的具體方位,唯一的可能是查到與之有關的其他信息。顧名思義,孔家會曾經是孔家的聚居地,其中「會」可能原作「匯」,指河流交匯處,如蕭江的潘家匯,舥艚的浦頭匯。查民國《平陽縣志》,慕賢東鄉十一都另有一個失傳的地名「孔家灣」,很可能與孔家會有關。民國《平陽縣志》(建置志四·水利下)載:

道光十年颶風海潮決東塘而入,十一年(1831)吳榮烈子乃伊重修。自孔家灣起至半河止,浚塘內河道,塘以外開鑿小溝,復以林家院等處當潮之衝樹石柱數十丈,增築水步。閱兩載始畢工,塘闊二丈餘,袤十里許。(據訓導翁琢《重修南監海塘碑記》) 

其中半河的方位是明確的,所修東塘的方位也基本明確,卽大體與現在的龍舥公路重合,因此「孔家灣」具體方位也可以推測出來。從衛星地圖上測量,半河至繆家橋海下老陡門邊的龍舥公路長4020米;按古里415.8米爲一里換算,約合十里,可見孔家灣位於繆家橋海下附近。考慮到測量起點位置和測算誤差,比如當時半河可能包括東邊燒灰(今平安村)的一部分,孔家灣方位最多往南移到儒橋頭;但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爲翁琢《重修南監海塘碑記》同時提到「儒橋」地名:增築小步三:一在儒橋,一在監後,一在半河。」又因清道光年間修東塘時,海下肯定無人居住,故孔家灣應位於東塘西邊,卽繆家橋前垟和路角一帶。繆家橋前垟和路角係南監河和江南運河交匯處,東邊有大河灣,古代若有孔氏聚居於此,得名孔家匯和孔家灣是很自然的事。推測至此,文友繆仁强即給我提供繆氏族譜的相關信息,證實了我的推測。據繆氏族譜《一圭公墓志》載:

繆氏二十六世祖一圭公(1499-1566),世居浙江平陽繆家橋朝北處村,少務耕讀,自幼習武,身懷飛鏢絕技,曾赴金鄉衛抗擊倭寇。墓葬招賢里孔家匯

繆一圭墓位於繆家橋前垟東邊河灣內,又稱八房頭墳,因繆一圭系繆家橋八房頭始祖。此墓現經其繆氏後人重修,十分顯目。 繆家橋前垟有一座水泊殿(今改名靈泉殿),是白沙路南端的起點。據繆氏族譜《水泊殿志》記載,清朝初年已有此殿,始建年代不詳。社廟是奉祀土地神的地方,故水泊殿應是孔嘉會(孔家匯)地方的中心。

微信图片_20220818234720.png

孔家匯地圖

三、嘉會里和嘉會庵所在的推斷


     清朝至民國各《平陽縣志》均有嘉會里地名。民國《平陽縣志》(神教志一)載 :

嘉會庵  在嘉會,宋淳祐間建(舊志)。案嘉會未知所在。

查弘治《溫州府志》(邑里)嘉會里:

慕賢東鄉在縣南四十九,初與西鄉通,後分爲二。舊里名九:坡南、白沙、嘉會、浦源、夾嶼、天富、百嘉、里仁、連沙。

其中嘉會里也在慕賢東鄉,當指孔嘉會一帶。

結語


     孔嘉會位於今繆家橋前垟和路角一帶,今屬民主村。其地當時先有孔氏聚居,且位於兩河交匯處的大河灣旁,故名孔家匯或孔家灣,又改作孔家會、孔嘉會,或省作嘉會。經明清戰亂,孔家匯孔氏族人散失,清中葉後該地名便逐漸失傳。目前當地主要有繆氏和林氏聚居。繆氏大約在宋元之際由「南監新河,即金舟之半河」(據龍灣新建《繆氏宗譜》所載《繆璉墓誌銘》)分遷繆家橋,繁衍成族,後裔于明宣德年間分居前垟。


公元2019年歲次己亥年秋月 蔡聽濤撰        

     本文發表於蒼南文史第三十六專輯《蒼南地名溯源》(2019.12)